首页

国产调教视频大全在线播放

时间:2025-05-29 16:08:28 作者:绣娘深闺手作乘“云”踏“网” 浏览量:25753

  中新网兰州5月28日电 (盘小美)端午将至,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的街头巷尾、文化集市和香包节民俗文化产品展销区,香包、剪纸、面塑等产品纷纷亮相,吸引市民观赏选购。不少绣娘和手艺人通过直播展示刺绣技艺、推介产品,让这些曾经深闺里的手作借助网络平台“飞”向全国各地。

图为庆阳香包传承人董利红通过直播推介香包。盘小美 摄

  “这是我今年推出的一款手机包,上面绣有哪吒图案,有好几个颜色可以选择。这里还有各种香包摆件、挂件,欢迎大家下单……”连日来,在西峰区锦绣坊民俗文化产业街,庆阳香包绣制传承人董利红正通过网络直播,向粉丝推介自己最新创作的文创香包。开播后,很快“圈粉”不少。

  董利红受奶奶和母亲影响,12岁开始学习手工刺绣。16岁就能独立完成老虎枕、肚兜、香包挂件等刺绣作品。2017年,她成立庆阳千绣坊商贸有限公司,带领周边绣娘抱团规模发展香包刺绣产业。创作中,董利红在传统香包中充分融入现代创意元素,研发、生产的香包刺绣产品针法多样,绣工细腻,而且具有实用性。

  “过去我们主要靠展销、订单等线下销售。这几年通过直播带货、短视频推广等方式,让香包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。”董利红介绍说,3年前她在快手、抖音等多个社交平台开设个人账号,尝试通过网络渠道销售产品。她定期拍摄、发布短视频,在绣制香包过程中进行直播,不仅展示香包成品,还现场演示制作工艺等,与粉丝互动,为他们解答疑问。

  自从董利红在网络分享香包刺绣技艺后,吸引了各地网友的关注,订单量也持续上升。去年香包销售额达到40多万元,其中网络销售额达 8 万元。

  “前段时间,我在视频号发布了哪吒手机包、‘十二生肖’香包挂件等10多款新品香包后,一位连云港的客户一次性订购了3万多元的产品。”董利红说,预计今年香包总销售额将达到50多万元,其中线上销售额10多万元。借助网络平台,既打开了销路,也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庆阳香包这项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。

图为庆阳香包挂件。(资料图)盘小美 摄

  香包搭乘“网络快车”销往各地,庆阳剪纸也在“云端”展芳华。58岁的庆阳剪纸传承人齐秀梅从事剪纸艺术已30余年,她的作品以陇东风土人情为题材,构思独特、题材广泛,既蕴含庆阳历史文化脉络,又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。

  近日在工作室,齐秀梅对着手机镜头展示剪纸技艺:“今天剪个‘蛇盘兔’团花,蛇身缠牡丹,兔首衔荷花,寓意蛇盘兔,辈辈富,花开富贵。”随着剪刀翻转,一幅栩栩如生的纹样跃然纸上。

  齐秀梅深知这项传统技艺亟需被更多人了解。因此,她从4年前开始在网上宣传庆阳剪纸的历史渊源、艺术特色、创作手法等,同时推介香包等民俗产品。“想让大家知道,剪纸不只是墙上的装饰、桌上的摆件,还能化作服饰纹样、头饰元素,真正融入现代生活。”齐秀梅说。

  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网友通过网络了解并喜爱上剪纸艺术,不少外地粉丝在齐秀梅的直播间看到作品后,通过电话咨询或线上预订下单;还有人专程到工作室实地参观,近距离感受剪纸技艺。这两年,她的剪纸作品销量较以往显著提升,年网络销售额达3万元。

图为庆阳剪纸传承人齐秀梅向网友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。盘小美 摄

  地处黄土高原的西峰区,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,目前全区共有国家、省、市、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8项。近年来,为拓宽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路径,当地政府开展一系列电商培训、农文旅融合百千万工程网络直播推介等活动,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,正通过“云端”走出“深闺”,走进千家万户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西江航运干线长洲船闸过货量突破2亿吨

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会长黄楚基表示,香港应继续积极把握国家改革开放的崭新机遇,对接国家所需,发挥香港所长,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。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通过巩固强化基础科研和原创性研究优势,加速科研成果转化,同时积极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加强合作与联动,形成优势互补,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与协同。

中方:日本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应有利于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

9月3日,在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(云南)上,金壮龙说,云南区域优势独特、资源禀赋突出,产业发展空间广阔、潜力巨大。

耐得住寂寞才能赢得来掌声(中国道路中国梦·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)

贯穿东西,联通内外。今年一季度,中欧班列(长沙)共开行372列,发运货值8.05亿美元,同比增长78.59%。中联重科、三一重工、山河智能、吉利汽车、星邦智能、福田汽车等定制化专列驰骋亚欧大陆。

行走丝路 美美与共

高质量教育体系应该是高起点回应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体系。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,正在掀起一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系统性变革。中国已经错过了引领过去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,这一次,中国绝对不能再错过。世界之变、时代之变、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,能否抓住战略机遇,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,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,夯实强国建设的物质基础。教育一直是引领科技革命的先导力量。站在更高的起点上,不仅要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教育底层逻辑的冲击,重塑人才培养范式,还要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,以数字化为支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。更重要的则是,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,推动产业链、创新链、人才链、教育链融合,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,量子技术、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的开辟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,在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、助力社会经济发展中彰显教育服务能力。

联播观察|美好春光里的“特别”会见

“‘一项目一策’倒排工期、明确节点、落实责任,做到应开尽开、能开早开!”广州市发改委主任李海洲也感受到了催征的鼓点。他表示,广州将大力推进1593个重点项目“攻城拔寨”,聚焦219个新开工项目集中攻坚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